中美各取消91%关税 暂缓24%关税
发布日期:2025-05-12 16:26:47 浏览次数:
据报道,2025年5月12日发布的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中,双方围绕关税问题达成以下关键共识:
1.美国调整对中国商品的关税
暂停24%关税:对原加征的24%从价关税,在90天内(至2025年8月12日)暂停实施。
保留10%关税:剩余10%的关税按原行政令执行。
取消其他加征关税:根据2025年4月8日和9日的行政令加征的关税被取消。
2.中国调整对美国商品的关税
暂停24%关税:对美国商品的24%加征关税同样暂停90天。
保留10%关税:剩余10%的关税保留。
取消其他反制措施:自2025年4月2日起的非关税反制措施(如出口限制、市场准入壁垒等)被暂停或取消。
3.后续协商机制
双方承诺建立长期磋商机制,由中方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、贸易代表贾米森·格里尔牵头,地点可在中国、美国或第三方国家。
关税调整的实质意义
1. 美国被迫回到平等协商起点
自2025年4月初以来,美国以“国家安全”“产业保护”为名,通过三份行政令(第14257号、14259号、14266号)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24%-104%的关税,涵盖高科技、制造业等关键领域。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,形成“关税战”升级态势。
此次声明中,美国取消了两份新行政令的加征关税(14259号和14266号),仅保留10%的关税,表明其单边施压策略遭遇阻力,被迫回到双边协商框架内。
这实质上是美国在各方压力下的妥协。
一是经济成本压力: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国内通胀高企(2025年CPI一度达3.7%),企业供应链成本上升(如苹果、特斯拉依赖中国零部件)。
二是国际舆论压力:全球多国及国际机构批评美国“经济霸凌”,甚至威胁对美采取报复性措施。
三是中国反制威慑:中国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(如稀土出口限制),释放谈判诚意,但保留10%关税作为底线,迫使美国让步。
中国在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的同时,要求美国取消部分加征关税,标志着双方从“对抗”转向“合作”。此举被外界视为“打破僵局的关键一步”,表明美国需以平等姿态与中国对话。
2. 保留10%关税的博弈逻辑
美国的“战略保留”:10%的保留关税是美国在谈判中的“最小让步”,既缓解部分企业压力,又保留对华施压工具。此举可能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(如半导体、新能源车),试图通过持续关税施压遏制中国产业升级。
中国的“底线设定”:中国保留10%关税,既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回应,也为后续谈判预留筹码。若美国在技术竞争、产业补贴等领域持续施压,中国可随时恢复更高关税或启动反制措施。
3. 取消其他加征措施的深远影响
缓解短期冲突:双方取消额外加征的关税(如美国14259号、14266号行政令,中国税委会第5号、第6号公告),直接降低贸易成本,减少对跨国企业的冲击。例如,美国对中国电子产品、机械零部件的关税下调,将降低苹果、特斯拉等企业的供应链成本;中国取消对美国农产品、化工品的加征关税,有助于稳定大豆、玉米等进口需求。
释放市场信心:声明发布后,港股尾盘飙升,科指涨超4%,黄金价格暴跌30美元/盎司,表明市场对双边关系缓和的积极预期。此举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稳定性,避免因“关税战”加剧经济衰退风险。